| 政府与市场 产权与合约 垄断与竞争 价格与管制 货币与金融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 农民 土地 教育 医疗 企业家      | 书籍 联系方式 个人空间

杜老风范 —— 一个受教后生的记忆

有位农村来的孩子讲的真切:没有杜老的奋斗,我们会是另一种命运。这让我相信,在有机会直接受教于杜润生以及更多没赶上那个机会的人们的心目中,杜老风范长存。

信息成本与制度变革——读杜润生自述

杜老这本自述,无论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披露和记载,还是对思想观点的整理和表达,均是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农村制度变革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城市化加速的第一推动——顺祝杜老百岁寿辰

杜老是中国改革开放、城乡关系变革伟大潮流里一道耀眼的符号。别的今天写不下了,有一句话要借本专栏说一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上下互动,中间有没有杜润生这道符号,历史毕竟大不相同。

商界不宜仿官场

商界企业仿官场那一套,就没必要了。至于心向往之,仿仿官场来过瘾,我看还有害处,主要就是可能歪曲企业功能,窒息企业家精神。

专车的争议:创新难过利益关

论创新现在应该没人反对,但创新要落地,要过利益关。此关难过,因为一个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变化,一旦应用到实际经济生活,不免触动现存秩序,连带也触动相应的观念与既得利益。

在1979年读顾准

顾准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价值还不是他思想的勇敢和执著,而在于他在任何情况下也绝不放弃的科学精神。

城乡中国100: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城乡中国尤其需要法治,以在转型时期尽制度化的最大努力,把大多数人的活动纳入合法框架。好戏连台,新型城市化的曙光在前,谨与读者共勉。

为什么城市化离不开农地农房入市

谢天谢地,人类经验里有一个“市场经济”,可以在最少依赖“公权力”的前提下,组织供求,改善生活,繁荣经济。对前苏联和改革前中国那样“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指令计划经济,经验更证明,通过放权、缩权、减权——一概指弱化经济生活中的公权——市场化改革能激发出社会活力,让原先走入死胡同的经济,重见天日。

城乡中国99: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

财产权利再强大,也搭不成能关权力老虎的笼子。让权力上路,要靠政治制度。讲经济、讲增长、讲产权、讲市场,讲到最后还要讲政治,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再谈深圳又一拍

从1987年的第一拍到2013年的又一拍,已经过去了26个年头。这个实例,说明为什么中国经历了一代人的改革开放,还是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仍然需要全面改革,以防半拉子工程让以往的努力前功尽弃。

城乡中国98:土地入市的路线图

突然记起,公元1176年,宋代词人辛弃疾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留下的那首菩萨蛮。是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正可以用来描述当下城乡土地入市的路线图。

城乡中国97:凤凰社区飞凤凰

如果讲理太费劲,那就不妨试一试“讲数”——“法外土地加违建”要缴付多大一个代价,政府就让人家分享合法开发的收益。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尽最大努力将多数人的经济活动纳入合法框架。

城乡中国96:“地票”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本来“征地指标”之外又冒出“挂钩指标”,或容易变成行政权力手中永不嫌多的新玩物。“地票”一来,复垦指标可入市公开交易,就像当年的外汇指标一样,市场的机能一旦发作,覆水难收,回头路就没得走啦。

城乡中国95:缘起上海的“三个集中”

十多天前访上海嘉定外冈镇,当地介绍是当年“上海市11个宅基地置换试点单位之一”,让我一下子觉得觅到了宝贝。原来在成都屡屡提起的“三个集中”,缘起上海,而地处上海西北门户的外冈镇,是一个首批试吃螃蟹之地。

城乡中国94:城市带动的农村改革

不知不觉之间,中国从“10亿人口、8亿农民”转入了快速工业化,又因为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缘故,开启了快速城市化。新背景之下,城市土地与空间的相对市值急速上升,引发一连串事件,给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双双装上了功力强大的新引擎。

城乡中国93:打开城乡间的市场之门

千难万难,中国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是打开城乡间的市场之门。基本经验是:底层因势而“拱”,上层顺势而开。结合起来,开城乡之门的活剧精彩绝伦,值得回味,好给当下尚在继续推进的城乡变革,平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