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与市场 产权与合约 垄断与竞争 价格与管制 货币与金融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 农民 土地 教育 医疗 企业家      | 书籍 联系方式 个人空间
浏览路径〉首页/货币与金融/保经济增长 不一定要松货币


保经济增长 不一定要松货币

2008-10-01 Wednesday 08:28:59

货币政策只会微调

周其仁
《浙商》 2008年09月05日

7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形势定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即从“双防”到“一保一控”)。

三句话要怎么理解?本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句话,但是后两句话都在谈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而且第三句话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虽然有人认为中央的意思是保经济增长,但是我认为保经济增长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要通过松动货币的办法。

中国近年逐步显形的通胀,原因是固定汇率机制迫使央行被动增发了大量基础货币。真正“过热”的不是经济增长,不是投资,而是货币。过多的货币在经济体内“漫游”,冲到哪里哪里就“热”,去年又冲进CPI。

目前虽然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下降,但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高企(7月份PPI同比增长10%,为12年以来最高数据),企业压力很大。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松动。

有很多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如在税收政策方面,主动降低进口税收、降低房地产税收等都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不一定非要通过松动货币的办法。这个时候更应该咬紧牙关,运用灵活的结构性政策、改革的政策来保增长。人民币如果不进一步升值,在松动货币又不升值的情况下,通胀压力时间会拉长。

货币总量不要松动,不是说不要增长,但不是要通过松动货币来换增长。其实,无论结构政策还是改革政策,还有很大的余地。当前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就是货币不要松动,再坚持一下。在货币供应问题上,政府应有纪律严明的自律,否则中国经济将没有希望。

7月25日央行会议明确表示,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等,提法都很微妙,表明货币政策即便有点动,也是微调,不会大动的。

尽管经济的确有所减缓,但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处于高位。之所以会感觉到“紧”,主要是由于经济回落的区域分布不平均。过去增速较快的一些行业和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出口部门受影响较大。但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中小企业的困难之一是成本上升太快,人工、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很快,而成本的因素之一是通胀,如果没有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PPI不会降下来。

面对国际粮价的上涨,中国完全可以有管理地扩大一部分粮食出口,来促进农民的生产。让部分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不仅能推动城市建设,也使内陆的潜力不断得以开发。

对于下半年的改革,目前可以使用的结构性政策很多,比如帮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帮地方房地产的税费降下去也是结构性政策。总的来说,不动总量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克服目前的困难。同时,如果加大改革的力度,增长即使不靠票子也能推动。

本文归类为:货币与金融。请用RSS2.0功能订阅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