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与市场 产权与合约 垄断与竞争 价格与管制 货币与金融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 农民 土地 教育 医疗 企业家      | 书籍 联系方式 个人空间
城乡中国

城乡中国72:土地的市场流转不可阻挡

像流动的河水不断冲刷着河岸,农村建设用地“不得买卖、租赁、转让”的制度壁垒终究要被冲垮。堵是堵不住的,剩下的选择,无非是学成渝办农村土地交易所,干脆提供一个合法交易的平台,把反正挡不住的潮流纳入正规通道。

城乡中国71:“土地交易所”破土而出

中国政治真深不可测,谁官大,“朱德的扁担”就是谁的吗?我想我还是知道一点当时的实际情况,重庆土交所与“唱红打黑”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城乡中国70:市场版的“挂钩”(下)

这些村庄一级的探索,表明“挂钩”可以在改革中升级。政府不但可以收缩征地规模,也可以从行政主导的挂钩进一步后撤,更多利用市场机制、金融机制和多种多样市场性的契约机制,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的市场化。

城乡中国69:市场版的“挂钩”(上)

就这么一点点农民的选择权和自愿权,居然就在征地制上撬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假以时日,小缝隙变成大裂口,以行政之手完成的挂钩,就升级为市场版的“挂钩”,一个建设用地交易的新体制就破土而出了。

城乡中国68:走出“半拉子”改革工程的第一步

现存的征地制度非改不可。……政府如此一手征、一手卖,权力与市场畸形结合,在我看来实属一个“改革的半拉子工程”,搞不好一旦变成烂尾,害民误国,怕就难以收拾了。

城乡中国67:土地收益分配与权利的制度安排

如费雪所言,“收入”不过是形形色色的资产——土地、劳力、厂房设备、知识等等——的产出,正像苹果不过是苹果树的产出一样。资产究竟可以提供多少收入,受一连串事件的影响,首先由“权利的制度安排”决定。

城乡中国66:郫县的佐证

简言之,该项目在市场上增加了263亩建设用地,总对价11亿人民币,其中,1村2镇农民共得1.35亿,郫县政府得4亿,中央、省、市政府得5.65亿。就这么一个故事一笔帐,各位如何看?

城乡中国65:政府主导的增减挂钩

调查开始好一段时间了,我们自己的疑虑还是欲罢不能。急性的同学问得直接:如此每一步靠政府,算哪门子改革?找不到自我说服的理由,只好说,权当我们是另外一个星球来的,先看明白了人家的故事再说吧。

城乡中国64:挂钩主体是怎样产生的

最容易对“挂钩”作出积极反应的,是夹在中间的那些地方政府。城市、工业已经看到苗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同时那里的农村幅员广大,减农村建设用地的余地极大、代价较小。还不够,还要那里的主政当局,有明白人,对“城乡土地可移动、动了可能升值”这一套,不拒绝想象,更愿意尝试。

城乡中国63:逼出来的“增减挂钩”

国家允许挂钩是一回事,具体如何挂,谁来充当挂钩之主体,以及究竟怎样挂,还有待完善。好在中国很大,一切经由试点和试验,先在经验上做得通,再在政策、法律上写得通,最后在道理上说得通,也算一套蛮成熟的打法。

城乡中国62:制度成本 兹事体大

算我辈之幸,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左右都是制度和制度变迁现象,想要闭上眼睛也难。想想也是,经济学的著作汗牛充栋,各色概念所在多有,为什么偏偏“交易费用”、“制度成本”才在自己的脑子里挥之不去?碰上了,在比较中对思考和分析帮得上忙,选来选去就选它吧。

城乡中国61:土地用途管制的后果

如此土地用途管制,权力高度集中了,但如何行权却有极大的裁量自由、变通自由、以及无从让被管制者和公众知情的自由。结果“土地腐败”在公权力腐败里首当其冲。这些年印象所及,称得起大案要案的,好像少有离得了一块土地的。

城乡中国60:土地用途管制的起源

偌大一个中国,又处于急速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中,每一小块土地的“硬化”都要行政审批才合法,这一套管制究竟是怎么搞起来的?

城乡中国59:超强的土地需要

不受价格约束的“需要”是一部超强的经济发动机,其强力程度会不会达到自我毁灭的程度,要由权力的强度及其所受的限制来决定了。

«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