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持股:绕不开的话题
2008-09-12 Friday 20:08:19
自然人持股:绕不开的话题
周其仁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企业现在大多已困难重重,而80年代诞生的企业也有不少已经消亡。因此,昂立公司提出“如何做一个长命的企业”,确实值得让人思考。
多元化股权结构也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长,包袱重;二是过度竞争,重复建设。
第一条理由在我看来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企业历史长,并不一定就包袱重。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可以看到有很长历史的公司,一百年甚至二百年历史的公司,也没有出现这样一种局面。通用电气就有上百年的历史,福特也有很长的历史,都没有产生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历史长的企业不一定就搞不好。我国的许多企业之所以搞得不好,我看还是因为没有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解决好。
前不久一家著名高科技企业的创办人突然从董事会出局,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这一变故有许多偶然因素,但其中也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因素。我冒昧地认为,这些普遍性因素也许以后在昂立公司中也会反映出来。
今天我了解到,昂立的股权已比较分散,股份分别由数家股东持有,这样的股权结构在国有企业中已经比较合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也许可以制衡各方利益,防止股东出于自身的利益过多地干预企业经营。但这里面还是有点问题,那就是五六家股东都是国有的,这些国有股股东派到董事会的代表,今天让你干你就来了,明天不让你干就又要换人了。我们讲企业的责任链,总要有人负最终的责任。但是国有股的所有者是一个抽象的“国家”,没有最终可负责任的自然人。
要确立自然人在股权结构中的地位
在这方面,必须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自然人在股权结构中的地位问题。影响一个企业的关键是自然人,不管他是董事长、董事还是总经理,作为一个个人,他在股权结构中有没有份额,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的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股权最后都是同自然人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一大部分是自然人委托多种基金、机构到企业持股;还有一部分,是自然人直接持股。我们首先要研究为什么欧美公司要作这样的制度安排。保健品行业中曾经名噪一时的一家私营公司,其股权结构似乎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庞大的号称15万人的推销队伍与公司只存在一种现金交易关系——多销就多提成。这样的体制是导致该企业悲剧性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品牌与营销是一种长远行为,不能光靠年度和季度的销售额来考核。公司的骨干层、关键层如果与公司没有长远的资本纽带,就必然会导致短期行为。私人公司尚且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国有公司,问题就更大了。
国有企业或具有国有背景的公司,传统上是否认个人与公司资产的合法联系的,但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个人的作用又是举足轻重的。
企业决策者的能力至关重要
昂立在面向新世纪时遇到的很多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决策问题。人们对于决策有很多误解,总认为可以科学决策。怎样才能称为“科学的”呢?他们认为就是公共决策——将信息收集过来,召集许多专家来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说这就是决策。
其实这不叫决策。决策的本质特征是主观选择,决策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在未来的几种可能性中作出一种选择。当然在决策中可以缩小主观性,但讲到最后,决策都是主观的。你说专业发展好还是多元发展好?在商业史上两方面都有成功的例子,也都有失败的教训。像通用电气这样能做多元化的,多元化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你选了一种战略后,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其他战略的选择。因为你不可能同时做许多事情,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
因此,在决策中,决策者的能力至关重要。许多人都在问,决策能力从何而来?教育是一方面,但个人的悟性是另一方面。我们承认决策能力在人群中分布不平均,不是挑一个人来就能作决策的。这种能力在我们国家不被看做是一种资本,但在我看来,这是所有资本中最值钱的东西!承不承认具有这样能力的管理者与企业有长远的利益联系?承不承认他们有市场价值?要不要给他们股份?这是中国所有企业最终都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中国企业应普遍解决自然人持股问题
比较而言,联想处理得就比较好。三年前它就与中科院达成六五分成的协议,即税后利润的65%归科学院,35%归联想集团。联想的35%利润中,1/3归12位创办人,分到个人名下;1/3 归120位对企业创办有功绩的中层以上骨干;还有1/3作为特别奖金,奖励销售和技术开发人员。
把这种分红体制发展成股权结构,只差一步之遥。因为我们知道分红与股权有区别,分红是你在位时就能分,走了就不能。股权不一样,你离开了联想仍然可以当股东。现在联想集团正在与有关方面洽谈将分红转为股权的事宜,那将是重要的一跃。
联想创业时中科院的计算所投了20万元人民币。现在其净资产为22亿元。增长了多少倍?这里面必有一部分是属于创业者、骨干人员、开发人员和市场人员的。我们过去总想绕过这个东西,传统经济理论试图把所有者变成国家公司的雇员,只领工资;把经理层看做是党政干部、公务员。这套体制在我看来肯定经不起市场竞争的考验。美国的投资者不笨,凭什么给CEO(首席执行官,相当于我国企业中的总经理)看似天价的年薪?其目的就是把经营公司的长远利益与CEO捆在一起,这样做也容易进行人事管理。
2000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