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与市场 产权与合约 垄断与竞争 价格与管制 货币与金融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 农民 土地 教育 医疗 企业家      | 书籍 联系方式 个人空间
浏览路径〉首页/世事胜棋局/ 政府与市场/怎样看收入? ──复读者


怎样看收入? ──复读者

2008-09-30 Tuesday 13:47:18

怎样看收入? ──复读者

周其仁

三周前本专栏发表的“公务员收入偏高了”一文,得到很大的反响。实话实说,现在的“很大反响”云云,主要就是挨了许多骂。这也是自己不愿意多看“反响”的原因。不是轻视批评,而是人生苦短,吵来骂去没有什么意思。我的一位老师讲过,写文章像磨刀一般,不可能好读。“拿起笔、做刀枪”是40年前发动**的手法,遗祸无穷的。

话说回来,可以推进讨论的评议,倒需要回应一下的。不求意见一致,但求把各自的看法整理得更加清楚。比如拙作发表以后,不少读者以身说法,指明普通公务员的薪水并不高,一些地方的基层公务员,工作了很多年,月薪几百不过千,根本买不起商品房。他们的意见是,这样的薪资水平,怎么可以定断“公务员的收入偏高了”?

一定是我说得不够清楚,那就再说一说吧。第一要点,薪水——或者货币收入——只是所讲“收入”的部分,而远不是全部。除了工资,还有非工资的现金补贴和实物收入(“分钱分物”是也)、福利待遇,这些都是物质性的。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性的收入,“例如职业给人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等等”——这句话被骂得厉害,但我要坚持一下。因为不论怎样看,对职业的评价也是“享受”的一个组成部分。讲到底,享受才是最后的收入。“领薪水的时候不是收入,用薪水买享受的时候才是收入”,这是费雪说的,说得实在好。

无论货币的还是非货币的,收入都可以分为合法的、非法的、以及灰色的。各行皆如此,但要论“权力寻租”,摆明只有当官的才有机会。报上披露的官场巨贪固然是少数,不过我也讲过,由于数额特别巨大,即使得手的机会很低、被抓的可能性较高,职务犯罪的诱惑仍然非常强烈。至于例举的汉口火车站站长是不是公务员,调查一下就可以知道。控制着财政投资形成的资产,占据着行政垄断的行业,位子无须经过市场竞争就获得,不是公务员哪里有这等好事?

第二要点,讲过了,“收入”不但指当期的收入,而且指“永久收入”或“终身收入”(permanent income)。我也解释了一下:“大家把自己这一百来斤往某一职业方向放下去,一直干下去,终其一生得到的收入”。对此没有看到很多评论。但对由此派生的现象,比如“公务员岗位稳定的优点,在社会很多行当不再提供‘铁饭碗’的背景下越来越显著”,明白其收入含义的读者很不少,这令人高兴。

再一个要点,所谓“公务员收入偏高”,是在人们的期望值里偏高。是的,许多公务员规规矩矩过日子,把职业稳定性加进去,终生也就是当地的中上收入水平。但是,熬到一定的级别和地位,职务的好处——包括合法、非法以及灰色的——就升得非常快。别的不提,单单是全国“公车”开支,就是财政上一笔天文数字。这些享受,不是所有公务员都可以得到的,特别是清苦的基层公务员,基本上无缘。但是,在期望上可能得到,所以要先入这个“行”。没有看到谁立志当一辈子基层公务员的,否则,官场竞争的激烈,又从何说起?

最后一点,上次写完后想到的,现在可以写出来。这就是我们说谈论的“收入”,严格来讲应该是“净收入”——人们一定考虑为获得某种收入所要付出的代价。这两天无数人看世界杯,足球明星的收入不可能不高。不过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收入。翻译成经济语言,就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当足球明星的净收入很低,因为“成本”太高了。好了,周教授居然说“公务员的收入比足球明星的还要高”,又可以破口大骂了。骂完后,想一想,如果我们指的是扣减了成本的“净收入”,是不是也说的通?

概括起来,拙文所谓“收入”,包括货币的、实物的、精神的、合法非法灰色的,并且还是期望值上的净收入。工资单上印出来的,不过是收入的部分而已。当今的实际情况,是收入的构成极其复杂,结构五花八门。热门的收入分配话题,先要对一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否则所指不明、含义不清,状态都搞不清楚,怎么谈得拢?

转到另外一个评论:如此复杂的收入,你究竟做了什么调查,有什么根据就可以说公务员的收入偏高?交代过的,根据简单,就是近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屡创新高。感知这个现象有几年了——北大的风气,学生历来不以做官为荣;可是近来几年考公务员的也多的很。不是扔一份履历那样简单,真的要化精力准备考的。开始以为很偶然,但是连看两年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火爆的消息,我认为在“中举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应者云集,这样的行为大有深意。

是的,收入——全部收入——的信息有极大的隐秘性。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经济,搞清收入状况谈何容易?但是另外一方面,收入又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信息。择业、特别是年轻人的择业,影响久远,利害所在,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不可能不尽力搜寻、反复比较。老话说“男怕入错行”——现在女的也怕——谁也不会对自己的未来掉以轻心的。因此,我认为年轻人择业、报考的行为,本身就是收集、处理了海量信息以后的结果。官方或专家的统计,当然重要。但以我们的收入概念,目前尚没有系统调查的结果公布。退而求其次,年轻人择业行为中包含的相对收入的间接证据,我以为可取。

最后有一位读者说“公务员就应该收入偏高”。这涉及主观评价,讨论不清楚的。人之常情,认为自己收入偏低的居多,而更多的人当然认为自己的收入应该偏高。区区在下也不超凡脱俗。那天遇到谢平,他大概读过拙作,打趣说了一句“我看教授的收入偏高”。我回应道,欢迎来当教授——是衷心说的实话,因为谢平主持的金融腐败研究,足以表明他当教授比我合格。但是谢平还没有来当教授。为什么?教授收入偏低呗。

还是把“好不好、该不该”的问题放一放。换一个可验证的命题:公务员收入偏高对就业不利。道理是这样的:稳定的岗位收入高,导致人们要求不稳定岗位支付更高的收入。市场上一时看不到,大家就宁愿继续等待和寻找。这就是说,公务员收入偏高,提升了人们对所有职业收入的预期,结果,“犹豫性失业”人口不知不觉就增加了。又一年夏天到,数百万大学生毕业求职在即,政府抓调控,不要把这点忘记了。

2006年6月20日 星期二

本文归类为:世事胜棋局/ 政府与市场。请用RSS2.0功能订阅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