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与市场 产权与合约 垄断与竞争 价格与管制 货币与金融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 农民 土地 教育 医疗 企业家      | 书籍 联系方式 个人空间
浏览路径〉首页/世事胜棋局/ 政府与市场/从街市上的小生意谈起


从街市上的小生意谈起

2008-09-30 Tuesday 13:26:31

从街市上的小生意谈起

周其仁

前文说增加人民自食其力的机会,是扶贫第一重点。不出所料,有不同意见。有以为“劫富”才能“济贫”的,所以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才是扶贫要点。这样以穷富画线的思维,主要问题是对致富的不同来源不加区分。“不仁之富”——以权谋私、特权照顾、行政垄断、假冒伪劣之类——应该反对,但凭勤劳、辛苦、责任与风险担当、以及对潜在市场机会的敏感而致富的,也一概以富定罪,就没有道理了。本专栏不赞成笼统的贫富画界,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走市场之路已经多年,自由赚钱的机会大的无可比拟,再谈什么“增加普通人自食其力的机会”,似乎文不对题。要是现实经济生活里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再喊“增加机会是扶贫第一要点”,还不是一句空话?

要承认,比之于僵硬的计划体制,走市场之路的确大大增加了中国人自食其力的机会空间。以我辈所亲见的为例,在老乡私自养鸡、养猪都被看成“搞资本主义”的年代,自食其力真比登天还要困难。老百姓摆地摊、倒腾买卖、长途贩运都要拿民兵来对付,“自食其力”真还不如甘受贫穷。改革开放早期,炒瓜子雇工超过8个这样的“小事”也要惊动邓小平亲自定夺,人民自食其力的机会空间其实也非常有限。

俱往矣。今天中国普通人经济自由空间之大,历史上难以比拟。新问题也不可否认,那就是一部分人的经济自由以牺牲他人自由为代价——这样的自由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应该收缩和减少。但是,如果由此定断,今天普通人从事不损害他人自由、能够造福社会的经济自由,再也没有增加和扩大的余地,那可就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了。

从街市上的小生意谈起吧。永远搞不懂,城管部门为什么要如此下决心与摊贩为敌?他们不是人民吗?不是正在自食其力吗?不是多少也可以为顾客、为社会带来某些方便吗?为什么地不分东南西北,摊贩们一见到穿城管制服的,个个急不择路、落荒而逃?

当然,妨碍交通和行人、妨碍其他临街生意、卫生不合标准、或贩毒贩假的——一切损害他人利益和自由的——政府应该管制和取缔。但实际情形是,明明还有容纳无损他人的小生意的极大空间,就是要加以禁止和限制,或隔三差五演出一场“街道游击战”——我们能不能问一问道理究竟何在?

据说“有碍观瞻”。问题是,市容标准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有没有考虑到“尽可能增加人民自食其力机会”的准则?举一个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王国,街边多一些修自行车的小铺子,总是合理的吧?这些小修车铺,谈不上雅观,但实在方便和便宜,业主不需要很大本钱就可以谋生——自食其力的门槛何其低也。可是非取缔不可:只允许开在弄堂或胡同里,还不准人家在街面上立招牌。顾客怎么知道里面有修车铺呢,这岂不是绝人生意吗?

横向比较一下。去年和今年两次去印度,走马看花到了五个城市。论基础设施,城市规划或市容气派,印度城市比中国的大都会,还要差一大截。可是要论沿街做小生意的方便,印度比中国自由得多!孟买号称“印度的上海”,从机场跑道边开始,贫民建筑一直延伸到市中心。一路穿行而过,到处看到沿街小摊贩,各式买卖应有尽有。与中国相比,小药店多如天上星,而饭馆和小吃店很稀少(架个铁捅卖印度烤饼的除外)。陈柰(chennai,印度东南最大的商贸中心)给我印象最深的街边生意是卖书——没有店面,只是沿街一字排开、防晒又防雨的书架,足有家里书架两、三个高。全部是旧书,据说各科英文名著都可以找到。书贩很专业,我随口问了一句萨谬尔逊的《经济学》,他立刻爬到书架最高层取下一本15版原著,要价不过3美元。班加罗尔的市中心,街上剃头挑子之多,令人咋舌。看来似曾相识,细想却和30年前我在东北县城看到的是一个模样。那可是名满全球的高科技城市,街头杂乱无章的小生意与我们参观过的美轮美奂的世界级IT公司,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金融商业高度发达、城市管理可圈可点的世界级大都会,又还容纳大量街头商贩的,当数我们的“东方之珠”香港。以地皮之价贵居全球一流的中环为例,你在那里绝对还可以找到卖针头线脑的小贩!当然商贩不可以阻街,但几乎所有摩天大楼之间的小巷道里,都摆满了摊位。比如毕打街“丰德会”与“毕打行”之间的通道,不过20来米长,有一个地铁的出口和驰名服装店“上海滩”的边门,此外还容纳了22个摊位,有修补皮鞋兼卖鞋带鞋垫的、开锁配钥匙的、印名片的、卖家用工具零件的,还有让行人坐下来一边看报一边擦鞋的。我自己最欣赏的,是香港的报摊,连皇后大道中这样的地方,走不远就可以遇见一个。设施简易,服务周到,问什么都给你解答,天降细雨的时候,报贩还会给你买的报纸外小心地套上一个薄薄的塑料袋。

不要像印度街市那么“乱”,或许有些道理。可内地都市非搞得比香港还要“高档”,怎么也想不出理由。南京路和王府井都没有擦鞋的,真没有需求吗?尘土那么大,而以擦一双鞋2元人民币计(香港中环是20港元),堪称世界之最的客流量一天下来可以养家活口多少人?在杭州,擦鞋的要集中在一个地方,而北京干脆有“擦鞋公司”——进去请教,说非公司不能合法注册擦鞋!深圳机场倒是有擦鞋的,但摆放的位置靠近边角,好像比芝加哥、纽约、洛杉叽机场擦鞋的还要见不得光!说到卖报,不要说“三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沿街叫卖早成绝迹,连香港随处可见的报摊也没有,非“正规”报亭不可。五年前在上海调查一家由下岗工人组成的快递公司,接单送报不被批准,说唯有大报业集团才有经营权!

快递行当又怎样了?写过国家邮政不准民间公司染指快递服务的故事。几年过去了,听说新起草的《邮政法》把开放民营的邮件重量从原来的500克降到了350克——就是说,350克以上的邮件可以开放民营。总算有了进步:毕竟350克以上的邮件总比500克以上的要多一点嘛。可是国际上德国欧盟日本等等,开放的范围早就是50克以上,只有50克以内的邮件才由邮政专营!为什么这就不与国际接轨了?给定中国的实际状况,凡20克以上的邮件通通开放,理由你要几条,区区在下就可以写出几条来。可管什么用?还不是350克!

行文至此,自知还是要克制一下情绪。可谁要说今日之中国再没有可以增加人民自食其力的机会,我还是只好跟他急。

2006年10月10日

本文归类为:世事胜棋局/ 政府与市场。请用RSS2.0功能订阅本站内容。